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馬戲團(Circus 【1928】)



-----寫在前面-----

這次是我初次嘗試與電影相關的網誌心得,選用的是最糟糕也最花時間的做法(就是把整部電影從頭到尾講一次),所以我下次大概不會再這樣寫了...本文篇幅相當長,圖也甚多,最大的好處是看完這篇,幾乎等於看完整部電影了...?(汗)



-----本文開始-----



馬戲團(Circus)




導演、編劇、主演:Charles Chaplin
上映時間:1928
片長:71分鐘
片型:黑白、默劇。




小感


非常傑出的喜劇小品,劇情結構也相當扎實。我很佩服能夠從頭到尾不交代人物的來龍去脈,僅憑表演本身就讓觀眾理解人物關係和性格的電影。

卓別林這樣的天才導演顯然具備這樣的本領,本片的人物刻畫有著早期電影的共性:「簡單明瞭,極端而不婉曲」,卻也因此讓觀眾一目了然,可以專注在演員的表演,而非透過複雜的劇情來擾亂觀眾收視的節奏。



劇情介紹與心得

本片從一首「Swing High Little Girl 」開場,揭示了女主角的身分。值得一提的,這首歌乃卓別林本人所唱,最初的版本並沒有這首人聲配樂。1968年,因應本片在美國重新發行,卓別林譜曲並演唱了這首歌。所以各位應該會發現這首歌的音質好到不可能在1928年出現...




女主角是馬戲團團長的女兒,同時也是當家花旦,但卻經常受到其父的虐待。




而團長之所以那麼苛刻也是有原因的,即使以觀眾角度來看,他旗下這些演出者們的品質實在不怎麼樣...因此馬戲團的業績並不好。老闆賺錢時員工未必賺錢,但老闆賠錢時員工肯定沒好日子過,這點放到今天來看還是非常受用(看看那精美的無薪假...)




筆者認為,卓別林作為導演的長處之一,在於對觀眾心理的良好掌握。在片頭那段「惡代官凌遲美少女(?)」的悲傷劇情後,馬上就跳接「流浪漢夏洛特(Charlot)」的詼諧場景來平衡整部電影的喜劇基調。





在遊樂場裡混水摸魚的扒手為了避免被人贓俱獲,把扒來的東西偷藏在夏洛特身上,準備之後再從他身上偷回來。

夏洛特來到熱狗攤旁,飢腸轆轆又沒錢買食物的他便把腦袋動到手持熱狗的小鬼身上.....




此時扒手出現在他身後,打算把錢給偷回來時,一把被路過的警察給抓住,還義不容辭的將錢包「還」給了夏洛特。




發了一筆橫財的夏洛特馬上得意忘形了起來,囂張看錶掏腰包的樣子剛好被真正的錢包主人給看到,於是隨即也成為「扒手現行犯」,遭到警察的追捕。

另一方面,即將被押回警局的扒手當然不會乖乖就範,由於卓別林電影中的警察通常患有嚴重的關節炎,讓抓住的嫌犯逃走是家常便飯...

溜掉的扒手為報夏洛特「黑吃黑」的一箭之仇(雖然不是故意的),和夏洛特在園遊會中展開了一場追擊戰。成為A警察追捕真扒手、真扒手追捕夏洛特、B警察追捕夏洛特這種多頭並鏡的奇妙場景。

看慣成龍電影「一打多」模式的亞洲觀眾相信不會對這種場面感到陌生,而這種「蘊含豐富節奏感的混亂場景」也正是卓別林電影的一大強項。




逃亡中的夏洛特等人不約而同的來到當時遊樂園常有的「鏡屋」中,卓別林電影的另一名產「利用場景與物件的高度巧思」就出現啦......

下面這段影片的1:20秒以後,卓別林扮演機械人偶的橋段,是筆者在本片中最喜歡的一幕。只有在默劇時代,才有可能出現這種「極端強調肢體動作」的演技特色。在現代電影的拍攝需要影響下,這種能力恐怕已成絕響。不是把畫面調成黑白、上字幕卡、配上交響樂就叫作默劇唷...(望向某大藝術家)。




在鏡屋的掩護下逃離追捕的夏洛特闖進了正在表演的馬戲團中,小丑們裝模作樣又有氣無力的表現,當場被熱情奔放、創意無限的夏洛特給打趴。觀眾們看到夏洛特和警察你追我跑的滑稽模樣竟然哈哈大笑,一掃先前的頹勢。




雖然遇到突如其來的鬧場,表演還是勉強繼續進行,在團長和警察吵得不可開交的時候,下一場魔術表演馬上就要上場了。

夏洛特躲到魔術道具裡的結果,除了讓魔術師破梗破光光以外,魔術師的侷促、夏洛特與警察的追逐,再度造成現場觀眾的轟笑。

在本片中的「魔術破梗」演出,破解的是「瞬間移動」與「變出鴿子」這幾個常見的節目。

原本應該帶來驚奇的魔術表演效果平平,「破解魔術表演」的這個行為反而帶來觀眾更大的驚奇。由出身於流動表演團的卓別林設計出這個場景,除了讓觀眾為之發噱外,也能隱約感受到「流動表演」在觀眾胃口越來越大後,盛況一去不復還的感慨...



在夏洛特好不容易脫困後,表演也終於可以順利繼續進行。於是小丑們再度出來跳舞耍寶,觀眾們就開始噓了。更糟的是,觀眾們開始吵著要看剛剛那個搞笑的人,而他現在正睡在馬戲團旁的手推車裡......




表演結束後的午餐時間,雖然好心的小丑們願意將午餐讓給被罰不准吃飯的女主角,但是團長嚴峻的阻止了小丑們幫助他的女兒,小丑們也只能無可奈何的看著女主角挨餓。

此時團長發現了睡在車裡的夏洛特,將觀眾反應看在眼裡的團長當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立刻向夏洛特表示願意給他一份工作,要他隔天早上來面試。




隔天一大早,夏洛特來到馬戲團裡準備吃早餐,一整天沒飯吃的女主角看到夏洛特放在地上的食物,忍不住狼吞虎嚥了起來。夏洛特雖然自己也飢腸轆轆,但仍然將自己的一部分食物讓給了女主角,甚至還教起女主角適當的「餐桌禮儀」。

兩人一陣閒談後,夏洛特發現女主角原來也是馬戲團的表演者,又看到團長對女主角動輒拳腳相向,於是便偷偷將剩下的食物全部讓給她,自己隨著團長準備進行面試的表演。





面試時,團長舉了幾個常見的小丑短劇讓夏洛特試演,豪無經驗的夏洛特當然表現得荒腔走版。因為試演實在太糟糕,氣壞了的團長一把將夏洛特攆走。失意的夏洛特在離開時遇到了正準備演出的女主角,和女主角道別後,夏洛特湊到帳篷外想多看女主角一眼......



此時,馬戲團的道具管理員們因為團長長期積欠員工薪水,集體罷工。需要人手的工頭只好隨便找個人來填補,傻站在帳篷外的夏洛特又被重新抓回了馬戲團,擔任「魔術」道具管理員的身分。



理所當然的夏洛特光是扛道具都能捅漏子,卻也讓現場的觀眾們樂不可支。在這個橋段中,觀眾可以發現卓別林在設計動作場景時與道具的緊密聯繫。

筆者經常以為,華人世界繼承卓別林導演技法的人並不是同為喜劇演員的周星馳,而是以動作巨星聞名的成龍

成龍利用梯子、腳踏車、鍋碗瓢盆進行動作設計的巧思,以及打鬥時經常展現的詼諧風格,幾乎可說完全脫胎自卓別林與巴斯德˙基頓(Buster Keaton)這類早期電影之中。

看過「皇家威龍(Shanghai Knights 2000)」的觀眾應該會注意到,片尾明示了與成龍一起冒險的小男孩,正是日後的卓別林,也是成龍對這位喜劇大師的小小致敬。



回到劇情,團長雖然御下極苛,但是商業眼光倒是非常精準,一眼看出夏洛特廣受歡迎而不自知的狀況,於是便留任他為道具管理員(果然是個奸商!)





在夏洛特的加盟下,馬戲團生意雖然日漸興旺,但是女主角和夏洛特的待遇並沒有變得更好。雖然如此,原本加入馬戲團便是「我為秋香」的夏洛特,和女主角的感情也日益加溫。

惡德團長為了不讓夏洛特發現自己身為台柱的重要性,讓工頭給他加倍的工作。夏洛特工作到一半,又被看他非常不順眼的驢子盯上,被追著跑的他躲進了一節馬戲團車廂中,才勉強逃過一劫(?)...



接下來這幕大概是本片最著名的「人獅一籠」場景,透過巧妙的放置鏡面,讓觀眾產生「卓別林與獅子近在咫尺」的錯覺。這種「重視機關與肢體笑料;而非情節或對白幽默」的習慣,是默劇時代常見的特色,卓別林也是其中的佼佼者。

主角和睡著的凶猛動物被關在一起時,一定會有種種噪音突然冒出來,這也成為日後許多喜劇類似場景的定番。後來在女主角的救援下(雖然中途昏倒過一次),夏洛特終於脫困,得以和女主角享受片刻的寧靜時光。



在和女主角談話的過程中,夏洛特才驚覺自己竟然是馬戲團中的台柱。碰巧路過的團長立刻將多嘴的女主角毒打一頓,而夏洛特隨即以辭職相逼,為自己和女主角爭取了更高的薪資和更好的待遇。

這是流浪漢夏洛特一個很有趣的性格設計,他之所以會得到觀眾的同情,是因為他從頭到尾就不是一個光明正大的好人。他會飢餓、軟弱、想要發達、甚至有點小奸小惡,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此處的團長是對夏洛特拳腳相向,也許還好一點。正因團長欺負的是「柔弱」的女性,反而激發了夏洛特人性中的光輝面。

從夏洛特的惡,觀眾感受到他的可親。從夏洛特的善,觀眾更有充分理由去同情、喜愛這個角色。

這就是卓別林劇本設計的美妙之處,眾人的反應都是「理所當然」的:自然、有趣、富有啟發性。




此時夏洛特已經儼然以巨星自居,連團長都得親自為他點菸,對女主角也變得非常友善。正好有個占卜師來到團裡,預言女主角將會與一個身著黑衣的英俊男子結婚。

位在隔壁剛好偷聽到的夏洛特爽到不行,滿心認為女主角的結婚對象就是自己,甚至還向小丑買了求婚用的戒指。

沒想到此時馬戲團新請的走鋼索演員前來報到,和女主角兩廂情願,立刻對上了眼。




女主角春心蕩漾的回到帳篷中,向占卜師報告愛上鋼索演員的事。聽見此事而失魂落魄的夏洛特這時準備要上台表演...狀況糟糕的他當然表現不佳,遭到團長與小丑的奚落。此時女主角與鋼索演員正在親密的談笑著,更讓夏洛特感到憂鬱。

在這幕中,卓別林使用了一點特殊技術,創造出喜劇片或恐怖片中常有的「分身效果」。既讓畫面產生了諧趣,同時也反映夏洛特這個角色「怯弱又悶騷」的性格,加強了觀眾對他的同情心。





絲毫沒有意識到夏洛特心情的女主角,拉著他一起觀看鋼索演員的表演。

這個場景對於現代觀眾而言應該頗為有趣,在馬戲團已經成為「文化財」而非「娛樂工具」的現代,應該很難有機會從頭到尾看完整個走鋼索表演,早期電影的好處之一,就是保存了當時人們的一部分生活方式

隨著時光流逝,兩情相悅的女主角與鋼索演員感情越來越好。夏洛特為了一挽頹勢,也開始練習著走鋼索...但此時由於表現不佳的他,被團長強迫著想辦法搞笑,面臨既無法轉型、又無力搞笑的窘境。終於使老闆發出「變得好笑,或是馬上滾蛋」的最後通牒。



不料此時鋼索演員突然失蹤,登場的表演即將開天窗,團長竟然異想天開的要夏洛特代替,逼急了的夏洛特還真的同意了!女主角雖然全力勸阻,但打腫臉充胖子的夏洛特反而更加堅決。團長的混蛋屬性在此時也表露無遺...

卓別林經常將小人物的辛酸包藏在笑鬧之中,我們幾乎可以想像有無數被生活所逼的低級藝人,必須夾在觀眾與無良商人之間,過著毫無希望的生活。

卓別林因為才華而成功,但他自己應該最清楚,除了才華之外,他能活到成功之時,更重要的是他的運氣...




夏洛特很清楚直接上場絕對是死路一條,於是事先買通了管理燈光的道具師,在自己身上綁著一條安全繩來走這條鋼索。

把夏洛特和鋼索演員走鋼索的兩個片段對照在一起看,就可以看出導演的巧思。要知道,本片雖然叫做「馬戲團」,可是從頭到尾也沒看到多少真正的馬戲表演啊!何以卓別林要先讓鋼索演員在先前的片段中走一次鋼索呢?

原因是,在卓別林安排的這場「夏洛特與猴子走鋼索」戲裡,若是觀眾沒有先看過「正常版本」的走鋼索,很多卓別林設計在劇裡的笑點就會因為缺乏對照而被忽略掉。

雖然早期默片喜劇多半是單幕單場景,卓別林本身也是這類短劇的大師。但從本片表現出「不同幕間的串聯意義」,可以看見早在1928年,卓別林的思維早就已經超出「單幕的場景設計」,而飛向「多幕的劇情設計」了。

有恃無恐的夏洛特在鋼索上表演了許多「危險鏡頭」,惹得觀眾嘖嘖稱奇。結果玩過頭了的夏洛特竟然把安全繩給崩斷了,更糟的是此時不知道哪冒出來的猴子爭相爬到已經沒有保護裝置的夏洛特身上。

眼看一場意外在所難免,吃了秤陀鐵了心的夏洛特一口氣走到對面,騎上腳踏車,硬是完成了這次的表演(人也跌出馬戲團外)。




回到馬戲團的夏洛特,看到團長正拿女主角來出氣,忍無可忍的夏洛特衝上去對團長一頓揍...想當然爾的立刻被團長掃地出門。當晚,夏洛特便紮營在馬戲團附近的空地中。

眼見夏洛特為了他被趕出馬戲團的女主角,終於知道夏洛特對她的一片心意,於是趁夜逃出馬戲團,表示願意跟著夏洛特一起生活。




身無分文的夏洛特禁不起女主角的苦苦哀求,卻又不願意讓自己誤了女主角的前程。苦思之後想出了一個好辦法:他回到馬戲團中,要才華洋溢、英俊挺拔的鋼絲演員去把女主角找回來,更把自己買來的戒指送給鋼絲演員,鼓勵他向女主角求婚,為女主角找到了幸福的歸宿。





---插敘:卓別林的「社會關懷」---

夏洛特為了女主角才進入馬戲團,為了女主角才被趕出馬戲團。在他即將擁有女主角的芳心時,他作了這個令所有觀眾跌破眼鏡的決定。

卓別林並沒有安排那種「兩人私奔後貧窮但幸福快樂」的結局,出身自貧困人家的他,深知「貧窮的人很難得到幸福快樂」。在他的電影中,「貧窮但快樂」的氣氛從來只能建立在「觀眾的感受」上,而不是由「導演自己說出來」

雖然後世認為卓別林是非常具有社會關懷的藝術家,但筆者個人覺得,卓別林的「社會關懷」是種非常務實的關懷。他不是個受過教育的熱血知青導演,想要透過電影改變這個社會的不公不義

他的早年生活就是不公不義社會的產物!他自己就是社會中的下九流!他眼見這些邊緣族群的痛苦,深知這些邊緣族群心中只有一個希望:「有朝一日不邊緣」。其他的什麼主義、關懷、人道等等,我個人傾向盡量不作過度詮釋。

就因為卓別林是個「真正的小人物」,他絕對不會說出:「何必要錢呢?日子過得開心幸福最重要呀!」這種布爾喬亞式的話來。對於「真正的小人物」來說,沒有什麼比發達更重要了。發達之後的空虛寂寞高處不勝寒,那等發達以後再來操心就好......

這種建立在「生活」之上的庶民性,那不是參加社運、轉PO文章、勤做公益就能養成的。只要我們總有一天會回到溫暖、安全、網路水電一切通暢的家,那麼我們就從未曾與邊緣族群一同「生活」過。


---回到電影---

第二天,女主角與鋼索演員完婚,夏洛特還全程參與,在新人後面灑花灑米。回到即將離去的馬戲團,團長對徹夜未歸的女主角大小聲,此時鋼索演員挺身而出,喝止了團長的責罵。

小倆口重新回到馬戲團準備隨行表演,女主角趁機請求團長再度收容夏洛特,團長無奈之下答應了。流浪漢夏洛特千恩萬謝的向團長與新人告別後,卻獨自留在原地,再度展開沒有結局的流浪旅程。




若說我在卓別林的大部分電影中最喜歡哪個結尾,本片應該遙遙領先冠軍寶座

前面將女主角讓給鋼索演員的行止,我們還可以用「純純的愛」來形容,進而讚美夏洛特「成人之美」的美德。

後面這個「答應而不跟從」的舉動,才可以看出流浪漢夏洛特不只是個「一片角色」的關鍵要素。

觀眾喜歡小人物,因為那會讓他們聯想到自己,容易產生同理心。

但是他們不要搖尾乞憐,向現實低頭的「失敗者」,因為那也會讓他們聯想到自己,「現實生活中就已經得搖尾乞憐了,難道看電影我還要看角色搖尾乞憐嗎?!」

夏洛特是個流浪漢,可愛的地方在於「他不想只當個流浪漢」。所以我們會看到他刻意表現出「我不是個流浪漢」的紳士派頭;也會看到他努力想改變現狀,卻四處碰壁的窘境,才更讓觀眾感到好笑。夏洛特的幽默感,主要來自於「他不想只當個流浪漢」。

夏洛特是個流浪漢,可敬的地方在於「他不介意只當個流浪漢」。我們這些「正常人」,有工作的顧忌、有生活的顧忌、有親情、愛情、友情的顧忌,這些我們生活中的幸福因素,恰恰也都是不幸福的因素

但夏洛特不介意只當個流浪漢,他可以想去哪就去哪,想走、想留,沒有人攔阻他。觀眾在他身上看見自己永遠做不到的事,以這個標準來看,夏洛特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超級英雄(Superhero)。

在本片結尾,夏洛特沒有追上離去的篷車隊、沒有像是多餘料件一樣死巴著馬戲團不放、沒有為了擺脫流浪生活而忍受女主角新婚燕爾的甜蜜景象,他展現的是這個角色的「格調」。

當時的觀眾愛他,後代的觀眾視他為經典,恐怕就是因為他有這種「格調」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