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被操縱的名牌:「葡萄酒之都」神話


---時代的眼淚---

若干時日後,
所有服貿懶人包都會變成一疊廢紙,
所有抗爭也終將平息。

那時我們將會在何處?
以什麼身分,什麼表情讀這篇文章呢?

謹以此文紀念將名留史籍的一連串事件。




---超長前言Part II---

看到標題按進來的人心中肯定有個地名,
回答「彰化二林」的朋友,您顯然非常愛國,
不要再上網了,立法院前需要你。



回答「加州納帕」的朋友,
您大概是個美國長大的富二代,
所以請暫時不要跟筆者講話。



回答「勃艮地」的朋友,筆者要提醒您:

勃艮地是區域,而非城市,

通常一個區域是不能叫做「XXX之都」的。



一般談到全球最著名的葡萄酒城市,
十之八九會立刻冒出「波爾多」這個答案,
名聲之廣連我阿罵都聽過。

問題來了,歐洲那麼多歷史悠久的產酒大國,
光義大利就能選出無數「以葡萄酒為主食」的城市,
為何偏偏就是法國波爾多,
成為理所當然的「葡萄酒之都」呢?

回答:「因為只有波爾多特殊的 Terrior  (一定要以法語發音)才能生產出優雅細緻、層次豐富、富瓶陳潛力、格局宏大的酒款」的朋友,

請立刻登入 104 人力銀行,
無數酒商正捧著百萬年薪恭候大駕。


如果把條件中的男女調過來,就會變成"小白臉敲竹槓派對"...
果然現代還是有很多地方男女不平等,是吧?

本文將從歷史切入,希望讀者諸君思考:

「我們認知中的"理所當然",是如何被建構的?」


---正文---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中世紀 (476-1453) 的歐洲。

當時的歐洲版圖與我們現在所見差異甚大,
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等耳熟能詳的國家,
在當時只是個地理名詞,而非政治名詞。



無數城鎮散佈在土地上,
世族和封建諸侯掌握著城邦的領導權。
時而合縱、時而連橫,
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腳搞得好不痛快。

這個時候的平民只有地域主義,而沒有民族主義,
打個比方就是:只知天龍國而不知有台灣。
各地區只為自己著想,沒有團結的概念。

位於歐洲之外的英格蘭,
因為島嶼地形邊界明顯,
在歐洲諸國中是較早形成民族意識的一支。

內部統一後,自然就會開始向外擴張,
以英國來說,只消跨過一片海峽,
立刻就能踏進法蘭西北部的土地。

很長一段時間,
整個加斯克涅(法蘭西沿海地帶)
都掌握在英格蘭王室的手裡。

包括今日的波爾多。


紅圈位置即是波爾多,紅色部分則是英格蘭屬地。

波爾多當時是重要的葡萄酒出口港,
透過代銷法蘭西各地的葡萄酒賺取利潤與運費。

滿手油花的商人當然不是幹土地活兒的料,
因此,單以葡萄酒品質和產量來說,
當時的波爾多只是個一般般的產區而已。

而法蘭西葡萄酒最大的買主,
即是其北方"血濃於水"的鄰人-英格蘭。


早期歐洲皇室近親通婚普遍,真要算起來每個都是表兄弟姊妹。
絕對沒有影射某東亞社會主義大國與其鄰近小島國之意。

英格蘭緯度較高,不適合種植葡萄,
歷代君王卻不約而同地以飲用葡萄酒為時尚。

所謂「上有好之,下必甚焉」
來自法蘭西各地源源不絕的葡萄酒,
遂成為英格蘭的一大入超。

英格蘭控制了波爾多後,
這下可好,當場外銷變內銷。

有鑑於葡萄酒在英格蘭內地的廣泛銷路,
英格蘭展開一系列的統戰獨厚波爾多政策。

仗著法蘭西最大葡萄酒出口港的身分,
英格蘭大大方方把水道一封,
規定只有波爾多產區的酒能在波爾多出口。

當葡萄酒生產的旺季,
政府也規定外地酒莊不得把酒暫存於波爾多,
要嘛你另外找港口賣、
要嘛就是蒸餾成白蘭地、
要嘛就是乖乖拿回原產地。

問題是全英格蘭的葡萄酒買主都會到波爾多來採買,
運到其他港口根本就找不到買家。

波爾多葡萄酒商就這麼翹腳變成超級資產階級,
在法蘭西享有各種租稅減免、成立自己的工會,
又經常是英格蘭歷屆王室的債權人,
拿人的手短,王室不免要立法讓波爾多占盡優勢,
銀兩便像自來水一樣泊泊流出。



當時的歐洲貨船都是以「能裝多少葡萄酒桶」為標準計量單位,足見葡萄酒貿易之興旺。

而後星月流逝,隨著15世紀百年戰爭的結束,
英格蘭在法蘭西的勢力被大致掃清,
自然就沒有動機繼續支持波爾多酒商。

但英格蘭長期累積的葡萄酒飲用習慣,
以及波爾多數百年來建立的品牌形象早已確定,
義大利和荷蘭商人在英格蘭退出戰場後見縫插針,
先後控制著波爾多葡萄酒的交易與運輸,
波爾多葡萄酒和香水、服飾、髮型一樣,
成為法蘭西流行文化的象徵,橫掃歐陸。

有利可圖之處,自有天資聰穎之人,
波爾多酒既有龐大利益,
不論酒質改良、資本投入、行銷體系的建立,
較歐陸各國自能搶先一步。


十九世紀由波爾多酒莊發明的「波爾多液」,各國至今仍在使用。

1855年的列級酒莊制度,
成功塑造出一批"產業菁英",影響力持續至今。

自此,法國波爾多正式登基,
成為無可挑戰的葡萄酒之都。


---可複製的,與不可複製的---


「法國、英國、和波爾多的三角關係,
倒是給了我很好的啟發。」

「嗯哼?」

「假設A國想發展某城市的重點產業時,
故意放空給B國經濟入侵,
吸完B國的資金和技術之後再爆氣打回去,
不就可以坐著等吃飯了嗎?」

「聽起來不錯,
不過如果A國打不贏B國時該怎麼辦呢?」

「喔,這我倒沒想過。」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