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鬼店(The Shining 1980)


閱覽注意:本文中有部分圖片可能引起不安。

由史丹利˙庫伯里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
「鬼店(The Shining 1980)」完食。

在開始本片的心得之前先岔個題,
筆者認為恐怖、驚悚電影最重要的兩個部分:
其一為「情境」;其二則是「情節」


所謂情境,
也就是常言的「氣氛」,
這點通常是東方比西方大勝之處。

君不見「七夜怪談」中的貞子井中爬出一幕,
恐怕至今仍然是許多觀眾縈繞心頭的夢魘,
至於貞子到底是怎麼從井裡爬出來的?
電影不用解釋,觀眾也不會多問。



而「咒怨」伽椰子和快樂的夥伴們,
穿牆而出、如影隨形躲在棉被裡嚇人,
同樣恐怖得不得了!



但是「為什麼一定要躲在棉被裡」?
或是「鬼穿牆的科學解釋」這類問題,
東方觀眾不會問,導演也樂得不用在意。

我們對於經典恐怖電影的印象,
往往都是其中「最不合理、最不可思議」的橋段。



一個恐怖電影的導演若凡事都想講合理性,
大概會拍出非常無趣的恐怖片...

在「情境」之外,
第二個恐怖片的重要元素則是「情節」,
即是「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相對於西方來說,
東方恐怖片比較不重視「情節」問題。
一個地方只要死過人就可以出現鬼,
至於鬼為什麼要殺人?怎麼殺的?殺完之後要去哪?
這類問題,觀眾通常不太在意。

也因此貞子系列連拍好幾集,
觀眾對於貞子的來龍去脈還是鴉鴉烏。

而咒怨從電影一路怨到電視劇、
鬼來電簡訊接不停、甚至是經典的富江系列,
幾乎都可以視為「挑戰觀眾對於腦殘劇情接受度」的石蕊試紙,一集比一集帶來更多問號。

反觀西方驚悚恐怖電影,
甚至有因為「情節交待得太過完整導致很難拍續集」的狀況(看看那精美的奪魂鋸系列)。

強調「情節」的特點正是如此,
靈異第六感令人瞠目的結局,
至今仍然被津津樂道。

陰森林也算是想走「情節」路線的驚悚電影

可以看出良好的情節不流一滴血,
就讓能觀眾拍案叫絕或發人省思。

綜觀兩者,
筆者認為情境是「恐怖、驚悚」電影的肉,
而情節則是恐怖、驚悚「電影」的骨。

沒有好的情境
觀眾看這部電影就只是為了等結局,
中間的過程完全是浪費。

沒有好的情節
觀眾來了、看了、被嚇了,
然後就上個廁所回家了。

談完「情境」與「情節」之後,
筆者認為鬼店中最傑出之部分在於情境的塑造。

從頭到尾,
導演的運鏡都非常明亮、全知,
電影中的角色也來來去去就是那幾個。
觀眾投入角色的一舉一動,
和他們最親密的家人共處一室,
然後隨其同樣感到害怕。


筆者覺得媽媽看起來比較恐怖...

這種緊繃到隨時會斷裂的戲劇張力,
是本片最大的醍醐味。

但是反過來說,
本片的情節出奇的正常。

基本上就是一個「中邪抓交替」的故事,
鬼能亂人心智、蠱惑人心、甚至幫人開門。

片中大放異彩的兩個「一起玩兒美少女」,
後段人間蒸發,不知所終。



反派父親最後不穿衣服就跑出家門然後被凍死......



本片演完的前兩分鐘,
筆者都還期待最後會有個甚麼大轉折。
結果沒有,
就是個一家人不小心住到鬧鬼飯店的故事

如果有人想要學拍「恐怖」電影,
筆者會非常贊成他以鬼店的運鏡當成效法的對象。

但是如果有人想學拍恐怖「電影」
筆者覺得Kubrick的作法最好能閃多遠閃多遠...
畢竟,那不是每個人都能夠駕馭的導演風格。

如果不是特別在意合理性的觀眾,
那麼本片是不錯的喜愛驚悚、恐怖電影。

延伸閱讀:
本片的另一種解讀-登月騙局

其他電影心得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