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絕不流標(?)大型企劃:影響葡萄酒均價的四要素---(0)緣起




-------聽說在文章開頭來上一段不明所以的電影台詞看起來很文青-------

Joker: "I'm a simple man, I like gun powder and gasoline; 
and you know what they have in common?
They`re cheap."---The Joker

---黑暗騎士(The Dark Knight
 2008)



-----------可惜我昨天晚上看的電影台詞是「夫人別這樣,老爺在看」------------


在葡萄酒的消費市場中,
消費者最在乎的到底是什麼?

酒款風格?產區?酒莊的釀造方法?酒莊小故事?

這些應該都沒錯,但是說到底,消費者既然是人,
就有著人類這種生物根深蒂固的特性---自私。

們關心的不是這支酒多好?
而是它可以讓我們多好?
以及我們要花多少代價來得到這個「好」。


即使最有品味的葡萄酒飲者,仍然是消費者,
而所有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

永遠是「自己的錢包」

一知半解的消費者比全然無知的消費者更可怕

有很多人可能會舉手反對:
「我寧可多花一倍的錢買一支自己滿意的酒,
才不是只要便宜就好」。

那麼話說回來,有沒有人願意
「多花一倍的錢買一支同樣的酒」呢?

筆者經常聽到初學者問:
「這支兩千元的和那支兩百元的哪裡不一樣?」
既不想買錯了當冤大頭,又難以在眾多酒款中決定。
這些人往往因此卻步,覺得葡萄酒是個難懂的東西。

有許多人很願意為了「較好的酒質付錢」
但是卻不知道「何謂較好的酒質?」

是以筆者決定將什麼香氣複雜度啦~酒體結構啦~變化啦~等等若有似無的術語放在一旁。

試著從:
「在理論狀態下,
一支葡萄酒的價格是如何被決定的?」
來切入這個問題。




這次先不談酒商定價陰謀論
"Rothschild家族壟斷世界"的那套就先略過了


由於這次探討的是「理論狀況」,
所以那些綁標炒作壟斷吃貨哄抬物價的撈什子就不必談了。

本文的目的是建立「常識型的思考模組」,
使人能夠簡單明瞭的認識一個大家都在問的問題:

「這支酒為什麼那麼貴!?」


看懂這幅圖,易經就可以先擱下了...


開始這次的主題以前,先附上圖示:

下圖的功能和周敦頤的周氏太極圖一樣,
只要看懂了,接下來的文章就全是廢話。

再來的幾篇文章中,
我們將會針對下圖中的四個要素一一細論。

 其實本來只打算寫一篇就好......

最後來個定義當作首篇的結論吧!

圖中心的「酒款均價」,
並不是大家在Wine Searcher或是Wine Prices上查到的國際均價。

而是指:
「在平均評定四種要素之後,酒款的價格期待值」

換句話說,各位在看到一瓶酒時,
只要按照這四個要素進行評估,
如果四種要素的規格越高,
中間的酒款均價就自然越高。

下一次,我們將從「酒款製程」的部分開始談起!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