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企劃實際上的第一集,
我們就從「酒款製程與價格的關係」開始吧!
對於葡萄酒來說,所謂的「製程」包括許多部份:
我們就從「酒款製程與價格的關係」開始吧!
對於葡萄酒來說,所謂的「製程」包括許多部份:
-------先從葡萄種植的方法來說-------
【是用機器還是人工】
隨著酒莊所在區域的不同,
使用手工和機器會造成很大的成本差異,
以人工照料的酒款當然比機械照料來得貴。
機械採收的效率就是這麼威啊...
【剪枝剪果的比例多少】
不同的酒莊對於栽種和採收多半有自己的一套做法。
有些酒莊會刻意減少或增加園內的葡萄生長株數,
使每棵葡萄藤可以得到較好的成長空間。
大部分酒莊也會透過修剪雜枝或是除去「先天不良」的葡萄,把養分集中在看起來能教養成材的果實上。
若是剪枝剪果的比例越高,
當年的產量自然會更低,無形中的成本就增加了。
修枝是果樹種植的重要過程
葡萄又是最依賴修枝的作物
葡萄又是最依賴修枝的作物
【葡萄成熟的判定寬鬆或是嚴格】
和大部分農作物相同,
酒莊會針對園內葡萄的成熟狀況進行分級,
不同等級的葡萄就釀造不同等級的酒款。
而判定的嚴格與否就可能影響該酒款的產量與價格。
南法壯丁示範手工摘採與手工選果
【是否使用有機農法或是自然動力農法】
各位看看有機蔬菜和慣行農法蔬菜的價差會發現,
雖然在種植過程中,這可能是最直接的農務花費。
但在葡萄酒的世界裡,
有機與否並不是影響價格的主要因素。
有機葡萄酒的價格確實較高,但是沒高到哪去,
也似乎沒有看到消費者因為「有機」而有較大的購買欲望
(
而自然葡萄酒在台灣還在推廣階段,
先不談價格多少,光是想買都還不知道要去哪裡買!
況且自然葡萄酒的嚴格定義和相關分級在國外還吵成一團,
進口商大概不敢貿然介紹給國內消費者。
不過自然葡萄酒和傳統葡萄酒的價差很大,
算是一個可能明顯影響酒價的因素。
------採收後的釀造與培養------
【是使用原生酵母還是釀造專用酵母】
在19世紀以前,
釀造葡萄酒完全依賴葡萄皮上附著的原生酵母。
但是在釀造工藝商業化以後,
為了確保產量和良率,
絕大多數酒莊都是使用事先培養好的釀造專用酵母,
藉以大幅提高發酵成功率。
但是有些風格傳統的酒莊,
仍然採用透過果皮酵母進行釀酒,
較低的產品成功率有時就會無形提高酒款的價格。
發酵的成功率可以套用那句廣告詞
「益菌多,壞菌就少」
【釀造完成後,有沒有經過橡木桶陳年】
隨著不同的酒款取向,
酒莊會選擇性的使用橡木桶。
在同樣的酒種前提下,
經過桶陳的酒當然會比未經桶陳還要貴。
要附帶一提的是,隨著釀造工藝的進步(?),
越來越多酒莊的廉價酒款卻帶有濃厚桶味。
這類酒款經常是用了橡木塊或橡木粉泡酒來快速萃取桶香,
可以大幅降低陳年時間與橡木桶成本。
我沒什麼要補充的
各位在祖國喝酒時請好自為之
各位在祖國喝酒時請好自為之
【橡木桶是法國桶還是美國巴西聖地牙哥桶】
一般葡萄酒陳年多半採用法國桶或是美國桶,
不過有時候也會出現其他奇奇怪怪的桶子,在此先不贅述。
總之,由於供需程度不同、木材特性的差異,
法國橡木桶價格往往高出美國橡木桶不少,
因此使用哪種橡木桶也是影響價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從上圖就可以看出各地橡木桶的價格
法國橡木桶的價格波動似乎相當大啊...
法國橡木桶的價格波動似乎相當大啊...
【陳年時間多久】
在「桶陳方法」各因素的影響中,
「陳年時間」大概是影響最直接的一點,
而且放諸各種酒種(食品)皆準。
上從葡萄酒威士忌白蘭地、下到醬油烏醋蔭油,
陳年時間越長幾乎肯定越貴!而且價差非常明顯!
另外一提,
葡萄酒的桶陳時間以月計算,「通常」是六的倍數。
威士忌的桶陳時間以年計算,「通常」是三的倍數。
一般來說往上一個等級(加6個月或3年的桶陳時間),
價差可以從五成到兩倍以上都不奇怪。
國外還有販賣這種「威士忌陳年組」
對國內進口商來說似乎是一大商機...
【新桶率多高】
當然不可能「用一次就丟掉」。
絕大多數的橡木桶大概都會被用上兩到三次,
甚至可能在壽命將盡時用火重新烤過內層,
再度活化裏頭的香氣物質繼續用。
就像家具一樣,全新的味道比中古的還重,
酒莊會按照自己的需求進行一定比例的調配。
雖然不一定100%新桶就比50%好,
但是大概會因此比較貴......
筆者非常愛貼而且貼過很多次的影片...
「五分鐘認識橡木桶製作」With 中文字幕
【裝瓶之後有沒有瓶陳】
除了桶陳之外,
很多高級酒款在桶陳裝瓶之後還會加上「瓶中陳年」的手續,
使葡萄酒在上市時就已屆適飲期。
有瓶陳的酒款由於負擔一定的空間與時間成本,
因此價格通常較高。
如果沒有其他特別的加工手續(見下文),
瓶陳時間影響價格的幅度不大,
基本上是酒莊愛放多久就放多久。
瓶陳時間影響價格的幅度不大,
基本上是酒莊愛放多久就放多久。
「理想狀態」下的瓶陳室應該是這樣...
【瓶陳時有沒有特別的加工手續】
大部分的酒款瓶陳方式都很單純,
就是找個安靜陰涼的地方放著。
但是有些特殊酒款就有其他花樣,
像是著名的法國香檳(Champagne),
或是其他以相同釀法製成的氣泡酒,
就有「搖瓶(Remuage)」的手續。
不論是機器或是手動搖瓶都非常麻煩,
也會大幅增加製作成本,當然就會反映在價格上。
搖瓶就是這麼回事...
------「酒款製程對價格的影響」------
整體來看:
「酒款製程對酒款價格的期待值影響較大的,
就是『陳年時間』」。
在同一產酒國乃至於酒莊的前提下,
桶陳、瓶陳時間越長,價格幾乎肯定越高。
原因也很單純,桶陳與瓶陳是完全的死成本。
買桶子的錢就不在話下,
租廠房來放桶子、放瓶陳架也是一筆花費,
更恐怖的是這筆開支在其陳年期間「完全不可能回收」。
意思有點像新鮮人找份工作,
薪水兩年後分期付清,
但是這段期間員工不能在外面找兼差的意思…
「酒款製程對酒款價格的期待值影響較大的,
就是『陳年時間』」。
在同一產酒國乃至於酒莊的前提下,
桶陳、瓶陳時間越長,價格幾乎肯定越高。
原因也很單純,桶陳與瓶陳是完全的死成本。
買桶子的錢就不在話下,
租廠房來放桶子、放瓶陳架也是一筆花費,
更恐怖的是這筆開支在其陳年期間「完全不可能回收」。
意思有點像新鮮人找份工作,
薪水兩年後分期付清,
但是這段期間員工不能在外面找兼差的意思…
除了「陳年時間」以外,
葡萄種植、採收的方式大概佔成本比例的第二大宗。
由於舊世界產酒大國多半是已開發的先進國家,
人工成本相對較高,這筆也是想省都省不來的錢。
因此大部分酒莊都採用少數高價酒款由人工採收,
其餘平價酒款就用機器種植採收的方法節省成本。
除了機器或人工以外,
「栽種方法」中經常被人忽略又頗值一書的地方便是
「單位面積產值(量)」。
同樣是以人工採收選果,
而且位在同一區域的葡萄園,
A園的價格卻可能比B園高出兩倍!
最大的原因不排除是A園老闆比較黑心在於,
A園每公頃可能只選用8噸較好的葡萄來釀酒,
B園則是全園16噸通通拿來釀酒。
由於酒莊不可能叨叨絮絮自己每年的種植比例,
說了消費者也懶得聽,
因此「單位面積產值」常常是酒莊最有理說不清的部分。
通常酒莊限制單位面積產值的原因是為了保證品質,
成千上萬的葡萄樹一定有體質差異,
結出來的果實當然也會良莠不齊。
每間酒莊解決這類次級品葡萄的方式有幾種:
最常見的當然就是以同一地塊的次級葡萄釀成「二軍酒」,
價格比較便宜又可以滿足品嘗名牌的虛榮心,
對消費者來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再次一點的葡萄可能拿來蒸餾成白蘭地、
或是賣給其他大型裝瓶商做成獨立品牌的平價酒款,
從這種一定要吃乾抹淨的努力,
就完全可以感受到葡萄酒莊的「農村遺緒」精神了。
葡萄種植、採收的方式大概佔成本比例的第二大宗。
由於舊世界產酒大國多半是已開發的先進國家,
人工成本相對較高,這筆也是想省都省不來的錢。
因此大部分酒莊都採用少數高價酒款由人工採收,
其餘平價酒款就用機器種植採收的方法節省成本。
人力成本高其實也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
算了我們進行下一個話題吧
除了機器或人工以外,
「栽種方法」中經常被人忽略又頗值一書的地方便是
「單位面積產值(量)」。
同樣是以人工採收選果,
而且位在同一區域的葡萄園,
A園的價格卻可能比B園高出兩倍!
最大的原因
A園每公頃可能只選用8噸較好的葡萄來釀酒,
B園則是全園16噸通通拿來釀酒。
由於酒莊不可能叨叨絮絮自己每年的種植比例,
說了消費者也懶得聽,
因此「單位面積產值」常常是酒莊最有理說不清的部分。
一公頃的葡萄園,標準量是種1萬1千株樹
隨著不同地區和法規,收成量各不相同
隨著不同地區和法規,收成量各不相同
通常酒莊限制單位面積產值的原因是為了保證品質,
成千上萬的葡萄樹一定有體質差異,
結出來的果實當然也會良莠不齊。
最常見的當然就是以同一地塊的次級葡萄釀成「二軍酒」,
價格比較便宜
對消費者來說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再次一點的葡萄可能拿來蒸餾成白蘭地、
或是賣給其他大型裝瓶商做成獨立品牌的平價酒款,
從這種一定要吃乾抹淨的努力,
就完全可以感受到葡萄酒莊的「農村遺緒」精神了。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