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一支酒瓶的三個角度(1):瓶型小析



------前言分隔線------

諸位在看到一瓶酒時會最先注意哪裡呢?每個人可能略有不同,有人在意產區、有人在意酒標文字、花樣奇特的酒標更讓人著迷。但這次要談的主題並不是這些,而是一個明擺在消費者眼前,但大部分的人可能都會逕自略過的問題:「酒瓶」

區區酒瓶有什麼好談的呢?很簡單,為什麼有些酒瓶做成長型、有些作成胖胖瓶、有些大、有些小,其中都包含了種種學問。對於非得開瓶才知道風味的葡萄酒產品來說,瓶身影響的幅度雖然不一定很大,但也未嘗不是個參考的依據之一。

基本上,要談酒瓶可以從「瓶型」、「大小」、「顏色」三個方向切入,在第一篇當中,我們會從瓶型的部分開始討論


講到酒瓶就想到瓶中精靈
想到瓶中精靈就想到俠客歐尼爾...(咦?)



------本文開始分隔線------

由於法國為世界知名的葡萄酒大國,也是商業性葡萄酒發展的先驅,恰好不同的法國產區所使用的玻璃瓶型又隨著葡萄酒技術的傳播而廣布各地。因此通常選擇酒瓶稱呼時,會以法國原產地的地名為瓶身名。以原產地瓶身名和別人進行溝通時不但比較精確,感覺上也比較專業一點。


波爾多瓶




這大概是知名度最高的瓶身,其外型修長體面、裝箱便利,在各大賣場或是酒專中佔據主流地位。由於法國波爾多地區是這種瓶身的愛用者,因此我們通常也稱這種瓶身為波爾多瓶。

從上圖可知這種瓶身會隨著酒莊需要而有各種變形,但是其主要特徵,在於瓶頸較短,瓶身有明顯的「肩膀」。這種瓶身形狀來源有許多說法,筆者與各位分享的是最主流,同時也比較合理的論點。

眾所周知,波爾多的優質酒款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瓶中陳年,才會發展出完整的風味。在20世紀下半葉葡萄酒商業風潮出現以前,眾多酒莊保持著這種「裝瓶後十年以上才會喝」的釀造習慣。

長時間瓶陳的必然後果,就是酒中會出現大量的酒渣。因此喝波爾多老酒時,「換瓶除渣(Decanting)」乃是不可免的一項步驟。為了避免瓶中的酒渣順著瓶身滑進酒器中,波爾多酒莊就在瓶頸旁設計了明顯的「肩膀」來收納這些酒渣,使飲者在換瓶時可以將渣留在肩膀中。


因為神之雫而成為耍帥必備技能的「換瓶」
不過除了醒酒功能之外
大部分需要換瓶的目的其實是為了除渣...

除了紅酒之外,波爾多瓶同樣也會拿來盛裝白酒。由於波爾多地區習慣以白蘇維翁、榭密雍等品種混釀成白酒,因此新世界國家的白蘇維翁多半也會以波爾多瓶型裝瓶(不過也要看國家,紐西蘭的白蘇維翁反而幾乎都是採勃艮地瓶裝)

由於波爾多瓶實在非常泛用,很難直接從瓶型判斷酒質和風味特色。不過一般來說,波爾多瓶裝的酒款通常酒體中等偏重,如果是舊世界風格,澀度通常比較明顯。如果是新世界風格,大概可以預期酒質較為柔軟甜美。


要再次強調
用瓶身判斷風味和在天橋底下算命差不多
各位朋友不妨做個參考就好


勃艮地瓶



勃艮地瓶和波爾多瓶是葡萄酒市場中的雙霸,幾乎達到「非此即彼」的程度。外型上,勃艮地瓶與波爾多瓶最明顯的差異就在於「肩膀的有無」。


這張圖是在談瓶陳與液面高度
不過拿來比較兩種瓶身倒是很合適

同樣套用上面的論點,一般來說勃艮地酒和波爾多酒相較起來,瓶陳的時間都會比較短一些(大概也就是幾十年跟十幾年的差別)。因而酒渣較少,飲用時的換瓶除渣也比較容易,是以在酒瓶上便不需設計放置酒渣用的肩膀。

除了勃艮地外,法國的隆河產區同樣是採用這種瓶身,若是以法國葡萄酒產區制度化的順序來看,也許這種瓶身的出現較波爾多瓶更早也不一定。

由於勃艮地盛產的品種為黑皮諾,隆河則以希哈、格納希等品種為主,因此新世界其他國家通常也都以勃艮地瓶裝黑皮諾、希哈、格納希這幾種葡萄。

除了紅酒之外,受勃艮地以夏多內葡萄為首之故,大部分的新世界夏多內白酒多採勃艮地型瓶進行裝瓶,以波爾多瓶裝白酒裝瓶者比較少。

夏布利、蒙哈榭、普依芙美這些著名產區
(感謝恬至指正,應該是普依富賽(Pouilly-Fuisse)才對)
其實都是以夏多內葡萄釀造而成
是勃艮地白酒的中堅骨幹份子

此外,以勃艮地型裝瓶的紅酒會有兩種狀況。首先是走勃艮地風格,以黑皮諾品種為主的酒款,酒體比較輕、酸度也比較高,酒精濃度不明顯

另一種則是走隆河風格,以希哈、格納希為主,酒體比較重,口感柔軟甜美,酒精濃度比較高

這兩種都是新世界酒,也都採勃艮地瓶身
但是不論產區或是風格都有很大差異
「以瓶認酒」時要特別注意品種和產區

在此跳題談談希哈這個品種,由於希哈在原文標示中有兩種拼法(Syrah / Shiraz),有些時候拼法的不同「似乎」也反映了風味差異。

在法國原鄉希哈通常被稱做「Syrah」,風格香料氣息豐富、酸度和酒精感比較旺盛,酒體中等偏重。在新世界地區希哈則被拚做「Shiraz」,除了香料氣息豐富之外,也通常帶有明顯的黑色莓果香氣,口感易飲、甜美飽滿,酒體濃重。

大部分的新世界希哈都是走「Shiraz」風格,但當你在新世界酒標上看到「Syrah」這個字時,可能就得多加留心,這支酒和你平常喝到的澳洲Shiraz風格就可能會不一樣囉!

阿爾薩斯瓶(或德國白酒瓶)





這種瓶裝則是位於法國東部、德國西部的阿爾薩斯區常用的款式。阿爾薩斯和法國的其他產區較為不同,經常採用單一品種葡萄釀造,而且還會將品種名稱打在酒標上,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便利不少。

不過在阿爾薩斯地區的最高等級AOC(Alsace Grand Cru)只能使用麗絲玲(Riesling)、格烏茲塔明娜(Gewürztraminer)、蜜絲嘉(Muscat)和灰皮諾(Pinot Gris)四種葡萄進行釀造,因此上述四種葡萄一般又被合稱為「貴族葡萄」。

相對於勃艮地的白酒來說,在法屬阿爾薩斯地區的白酒算是有一點甜了,近幾年也有越來越甜的傾向。但和對面採同樣瓶身的德國白酒比較起來,法屬阿爾薩斯的白酒會顯得「比較不甜」,以甜度看大概是:「勃艮地白酒<法屬阿爾薩斯白酒德國白酒」這種感覺。

既然提到德國白酒,世界上最常使用阿爾薩斯瓶裝的酒種大概就是德國白酒。幾乎大部分德國生產的白酒都採用這種瓶裝,同樣酒莊的酒標基本上也毫無二致,只能從聱牙的細節中判斷酒種風格。


德國弗蘭肯(Franken)產區的瓶身就有明顯不同
連口味都以不甜白酒為主...
好吧,事情總有例外。

基本上,在台灣可以看到的德國白酒多半以麗絲玲釀製,比較基本的酒款會再用米勒土高這種葡萄混釀。一般來說德國白酒的價格通常不高,在大賣場裡也有不少選擇,由於口感帶甜,酒精濃度低,普遍受到入門者的歡迎。

總的來說,阿爾薩斯瓶裝的酒款幾乎完全以白酒為主,主要使用國家是法國阿爾薩斯與德國,法國西部羅亞爾河的蜜絲卡德(muscadet)產區也是這種瓶子。酒體可能從輕到中等,甜度也可能從完全不甜到打死賣糖的。真要歸納起來,想喝甜的就買德國酒,不想太甜的就買阿爾薩斯,想喝酸一點的就買Muscadet白酒這樣大概可以把失誤率降到五成以下…..



香檳瓶




香檳瓶從外型上看與勃艮地瓶頗為相似,一般來說可能也會很糊裡糊塗地把這兩種瓶身混為一談。但是這兩種瓶身有幾個主要的差別,在此還是特別獨立拿出來談。

香檳瓶(或是氣泡酒瓶)顧名思義,通常被使用在盛裝氣泡酒上。眾所周知,氣泡酒內含許多二氧化碳,瓶內的大氣壓力是正常值的六倍,因此除了必須採用密封度特別高的木塞外(也就是開瓶就塞不回去的蘑菇頭),也要用特別厚的瓶身來增加強度,免得六大氣壓直接衝爆玻璃瓶噴出來!

是以香檳瓶身看起來與勃艮地瓶相似,但拿起來的手感卻很不一樣,香檳瓶多半較重,而且瓶身通常下圍比較圓胖,和勃艮地瓶放在一起很容易看出差異。


------結論分隔線------

瓶型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頗具實用意義。首先當然就是便於從瓶型判斷產區與大致的風格,對於一般飲用者來說沒啥用處(酒標還比較實用),但是對於完全的新手來說,光是能夠透過瓶身判斷產地,就可以快速成為其他新手眼中的「內行人」了!

比較重要的意義在於「有效率地與其他人溝通酒款特色」,這點在初學者尋找酒款時很有效。有時候我們喝到一支滿意的酒,酒名大多念不出來,這時候直接記住產區就可以便於在日後尋找風格類似的酒款。

如果不幸連產區都沒記住,那最少記得瓶子是哪一種,如果遇到酒專裡的專業人員時直接報上瓶身,也比什麼線索都沒有好。這點尤其在判斷白酒時最好用,如果飲者喜歡的是勃艮地瓶裝白酒,幾乎可以肯定飲者喜歡酸度高的白酒。如果是阿爾薩斯瓶身,八九不離十飲用者大概比較喜歡帶甜的酒款

下一篇,我們將從瓶子的容量與顏色進行說明,並且結束這次的專題,敬請期待。


延伸閱讀:

其他酒類短篇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