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導演佛里茲˙朗 (Fritz Lang 1890-1976) 的
「大都會 (Metropolis 1927)」完食,
筆者收看的是收錄在「世界電影大導演系列」的版本
(應該是147分鐘版)。
這個版本的影片很怪,
明明應該都是謎版,
但是價格從一百多塊到39塊都有。
本來幾個禮拜前第一次看到就打算衝下去,
但是高達149元的售價讓筆者很糾結...
最後在地下街看到39元一片時真是爽到不可開交!
閒話休提,筆者在觀影前的預期,
是想看看「最早的科幻電影」表現的手法和劇本大概如何。
但是看到一半時就大概心裡有數:
「這其實是一部包裹著科幻外衣的社會寫實片」
雖然這部電影開啟了日後所有科幻片通常「反文明」的特性,
裡面那個跑來跑去的機器人至今大家還是津津樂道,
也是星際大戰中的C3-PO和機器戰警的角色原型。
當筆者終於看到這隻名聞遐邇的女機器人時整個人都斯巴達了
印象中早期電影的機器人應該都要看得出是人扮的啊!
這隻也太像C3-PO了吧!!
但是說到底...
本片的科幻元素實在少到很可能被今天的觀眾所忽略。
當然不是指視覺效果不科幻,
而是指許多設定其實並沒有被發揮到。
(或是原本就沒打算發揮?)
片中的女機器人改成生化人、女主角的雙胞胎姐妹、
甚至是長得很像的路人基本上都不影響劇情。
就算是好像很宏觀的「Metropolis」未來都市設定,
我怎麼看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小城市,
片中的勞工主要負責的工作是調節各式各樣的儀器,
如果改成工業革命後的組裝流水線也OK。
這就是筆者所謂「科幻元素很少」的意思,
本片大部分的科幻設定都「與劇情無關」,
只是用來借古諷今的素材而已。
如同《鏡花緣》其實不完全是奇幻小說,而是諷諭小說一樣...
也許受到1917共產革命在歐洲灑下的種子所影響,
本片的核心意義比較著重抒發對勞資關係的憂慮與期待,
觀眾大可不必對科幻的部分期待過高。
但是如果以電影本身來說,
本片的導演技法相當出色。
1927算是電影發展的黎明期,
可是導演的遠近鏡頭配置、動態靜態場景的運鏡調度等等,
都熟練到讓人難以看出是早期電影。
尤其是遠鏡頭和特寫鏡頭出現的時機,
讓人看了非常舒服,
往往在觀眾預期「這時候應該要讓我看清楚一點吧」之前,
鏡頭就很順勢的自動切換了。
大型動作場面時的俯瞰鏡頭,
一則以確保了畫面的流暢感,
二則以讓耗費巨資 (五百萬帝國馬克) 完成的布景、演員能夠盡收眼底。
女主角演說時大膽採用特寫鏡頭,
也讓人十分讚賞。
透過聽眾特寫與演說者特寫的交錯運鏡,
明顯加強了演說在群眾中發酵的效果,
也使觀眾產生一種置身其中的「融入感」,
手法相當巧妙。
本片的男女主角也非常傑出,
尤其是分飾兩角的女主角,
前半場的溫柔慈愛和後半場的狂氣妖媚相輔相成,
兩種角色都演得十分具說服力,我個人很喜歡。
各位看看左上和左下的表演...這根本就是「顏藝」啊!
至於男主角,
雖然全片都處在「維特狀態」,
但是因為演得很徹底所以看起來也不錯。
尤其是容易激憤的少年氣質,
和其父的冷漠、女主角的溫和之間相互輝映。
不過本片演員的傑出表現,
和導演善於運鏡調度恐怕也有直接關係,
導演和演員相輔相成之處可見一斑。
讓老虎領導,綿羊也變成老虎;
讓綿羊領導,老虎也變成綿羊。
(當然,後者中的綿羊仍然是綿羊...)
最後談談本片略有不足的部分...
本片的配樂「真的只是配樂」,
聽說當時負責電影音樂的 Gottfried Huppertz 隨片即興伴奏,
偶爾才抬頭看一下劇情。
因此,
作為默片最重要的音樂部分,
在本片表現不但有點普通,而且經常和劇情對不太起來。
男女主角逃難時搭配的是柔軟的輕快音樂,
感覺上卻像是要去公園散步的樣子...
總之,
本片以五斤勞資衝突、
六兩基督教捏他、
三兩科幻元素,
用兩錢愛情戲當藥引,
文火反覆燉煮兩個多小時調製而成。
主治失眠,
兼治知青、文青、憤青與社會關懷者。
1 則留言 :
他的電影最高明之處,以為很無聊,但事實上太有得聊,實際展演很多說不上來的争議,他當時的想法,也有交有待。尤其是工人的類機器時鐘,刻度只到10,一付底下層,被抓去讓機器準點執行。還有開頭的6*6人全駝背複製工人入電梯。太晚發現這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