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你信主嗎?(7)我不信,因為基督教只是一些有心理問題的人的寄託





-----本文凡例-----


本系列文章的「表面問題」、「背後預設」、「基督教的回應」三部分皆引自其他書籍,非由筆者撰寫。至「筆者小評」部分方為筆者個人意見。


-----正文開始-----



7.表面問題:基督教是一些有心理問題的人的拐杖 (寄託)


   背後預設
人們接受基督教,成為教徒,是因為這個宗教滿足了他們一些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基督教就不可能是真的。 (見筆者小評一)
  
  基督教的回應
基督教顯然是真的,正是因為能夠滿足人所有的需要,包括心理上的需要。 (見筆者小評二)
神既然創造了人,他肯定完全知道人需要些什麼。因此最合乎邏輯的假設是:那位創造人類的神所啟示的宗教,是最能滿足人的需要的。因此這個立場,其實支持了它想要反對的。

筆者小評


這背後預設不怎麼樣,不過也可以拿來進一步討論。

回應者假想質疑者的邏輯是
「因為這個宗教有實效,所以它的 (形上) 教義就必然是假的 (或是可說沒有意義的”)」。
這個猜測反映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們不妨跑題一下。

康德的倫理學將道德一刀二分成「自律道德」「他律道德」兩者。
若是用最簡化的方式解釋

自律道德是自己約束自己,

而他律道德則是由外力約束自己。

對於康德而言,更深入的意義在於:
所謂自律道德就是道德本身即是目的,而非達成某一目標的手段
所謂它律道德就是道德本身為達成某一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

康德認為只有自律道德才具有道德的價值


回到回應者的預設,一個宗教若是能夠達到「某種程度的實效」,
信徒就難免會為了獲得那些實效而產生信仰,
如此一來,信仰本身就從「目的」變成了「手段」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台灣光復初期,基督教被稱作「麵粉教」,
不知有多少勤儉持家的台灣男女老幼因為教會配發的補給品而信主”。
就算是最寬鬆的牧者,大概也很難接受領完麵粉回家繼續拜拜的基督徒有「得救」吧?

從這個角度而言,既然基督教會帶有一部份心理治療的作用。
那麼難保其中許多信徒有著不同程度的精神困擾,只是來教會「尋求溫暖、互舔傷口」
認同基督教只是手段,南下找溫暖才是目的

倘若質疑者的意見只是:
「因為很多人拿教會當成精神科(不符最初的創立意義),所以基督教肯定是假」

那其實也不用廢話一堆了,用最簡單的邏輯都能回應這種說法:
因為很多法官是恐龍法官,所以法律這種東西其實是假的。
因為很多醫生是蒙古大夫,所以醫學這種東西其實是假的。
因為很多老師是(以下恕刪),所以教育這種東西其實是假的。

這樣說得通嗎?

所謂「樹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癡」
一個組織內有腦殘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要因為這個組織裡有腦殘,就認定這個組織的存在價值是假的顯然太奇怪了點。

其實筆者認為回應者對於這個問題的預設太過「善良」了。

當一個不信者說出:
「基督教是一些腦袋有洞的人的寄託」時,
應該不是想論證「所以基督教是假的」這種軟綿綿的結論。

而是想說……

「我腦袋又沒有洞,幹嘛需要基督教?」

必須承認,帶有極端形式主義色彩的各種宗教信徒,乍看之下經常會讓人覺得他們腦袋有洞。

更慘的是仔細一看,會發現他們有些還真的腦袋有洞!


回到例題,即便從例題中回應者的預設前提來談,他的回應仍然有很大的問題

「基督教可以滿足人的所有需要,表示它是由創造人類所以最了解人類需要的上帝所設,所以它必為真」
回應者的邏輯基本如此。

可以吐槽的地方多到滿出來,不論從邏輯或是神學來說皆然

限於篇幅,本文只談膝蓋想得到的問題:

「基督教可以滿足"人"的"所有"需要?」


如果這點為真,那基督教早就該統治世界,馬丁路德當球長。
哪有那麼好的宗教!?
基督教會給我錢嗎?基督教會給我工作嗎?基督教會給我「我」所需要的東西嗎?

很多人這時候會用「只有上帝知道什麼是你需要的東西」來打馬虎眼。

對於教徒來說還算講得過去,但對於一般不信者而言,這根本就是瞎說一通!

因為是「我所需要的東西,所以應該要按著「我」的認知,而不是「神」的認知


這不是自我中心主義,而是最簡單的修辭學問題。

經驗上來看,很多人信了基督教還是貧困、空虛,顯然基督教不能滿足"人"的"所有"需要。

邏輯上來看,信不信基督教和生活中的需要有沒有被滿足,顯然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 
(對,天上掉瑪那的那種算是,但是也只符合"食"這種需求而已,甚至也滿足的不完全。
要是有人想吃火鍋卻掉瑪那,我相信他還是會覺得很憂鬱)。

談完人的理性,我們從神學上來看:
誰說基督教一定要滿足人的所有需要

約伯超信主的,還不是被奪去一切所需?
司提反超信主的!還不是被大家拿石頭K到死連命都不留給他?

上帝從不滿足人的所有需要,祂只做祂覺得對人好的事。
父母難道會滿足小孩的所有需要嗎?他只做自己覺得對孩子好的事。

以例題為中心的討論就到此為止。
現在來談談如果質疑者的前提是「我才不想和腦袋有洞的人信同樣的宗教」時該怎麼辦。

首先,回應者要先弄清楚,對方對於基督教的劣評到底是因為「部分教義」還是因為「部分教徒」

如果是因為與教徒糟糕的相處經驗導致他很討厭基督教 (這種狀況很常見)
那處理方式就很簡單。

基督徒想做見證,所行的比所說的更為有力
不信者對於基督教的看法,往往就是他觀察身邊基督徒後的心得

所以一個基督徒想傳福音之前,沒工作的請先找工作、腦袋有洞的請先補起來、性格乖張的請學會掩飾、吃喝嫖賭的請先戒掉,你會發現福音這種東西不用傳,自然有人會因你的作為而信任你所信的宗教。

但是如果他是因為某些重點教義而覺得「這種話都信,基督教徒果然都是(以下略)」那就很難辦了。

一般基督徒對於不信者的教義質疑,會遇到的第一個關卡是:

「自己對教義的理解不夠」

舉例來說:

遇到這些問題時,以一個基督徒的立場,應該怎麼回應?
若是缺乏穩固的信仰基礎與清晰的基督教邏輯,這類問題往往越辯越模糊,收不到效果。

第二個關卡,則是:

「質疑者情感上無法接受」

也許你是個裝備齊全的基督徒,一段振振有詞的論證解答了質疑者的所有問題。
這時你會看到對方歪頭想了一下,說「你講得確實有道理,但是我還是覺得怪怪的」,這種狀況大概許多基督徒都不陌生。

遇到這種情形時請不用堅持要對方認輸
你的話將在他心裡留下種子,有朝一日也許會發芽,也許不會,那都不是你的問題。
你要當場聽到他「誠惶誠恐死罪死罪」基本上是緣木求魚。

人沒有自己以為得那麼理性,
大部分時候我們只聽自己想聽的,只說自己想說的。

回到主題,當一個人說出:「基督教是一些有心理問題的人的拐杖 (寄託)」時。
一個基督徒應該花力氣的是「他為何有這種感受」
以及「所以這和他信不信主有什麼關係?」

一般人產生這類質疑通常是其他基督徒放火後的結果,
遇到這種狀況,一個稱職的基督徒只好大嘆三聲無奈,老老實實地去幫忙滅火。


希望我們都不是那個使人跌倒的人。



沒有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