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tory 與台啤 premium 還沒發文,
來客座的幾支精釀啤酒後發先至,已經完稿了,
既然如此......就發了吧。
精釀啤酒(Craft Beer)在國外風行已久,
在台灣則是近幾年來才開始流行,
因此華語中的譯名還不固定:
手工啤酒、精釀啤酒、工藝啤酒都有人用,
也可見手工精釀、精釀工藝啤酒這種秋冬混搭風,
本文跟從酒標用詞,不花時間說文解字這套。
真的有興趣的人請在下面留言,
筆者再找時間寫Craft Beer的專文。
首先登場的是「北台灣獨立啤酒」,
按照斷句方式不同可能導致家庭失和或朋友互捅,
諸君慎之。
北台灣酒廠是本土精釀啤酒中用力較久的廠商,
品質優秀,名氣和鋪貨量也大,
(起碼以本土精釀啤酒的標準看)
應該不少人都喝過他們家的水果啤酒吧?
這支酒掛著閃靈代言的行銷招牌,
酒標和酒名都很有話題,
酒款本身倒是中規中矩,
香氣、口感的表現四平八穩。
這個廣告設計師把那兩個重點強調得很好......我是指閃靈和酒名 |
茲引品飲筆記如下:
北台灣麥酒:獨立啤酒
小麥啤酒風格的果香明顯,
回溫後帶藥草、紅棗等中式藥材香甜感。
尾韻焦香,底部酵母沉澱約0.3-0.5cm,泡沫帶紅色。
酒質濃郁,酒體均衡。
個人認為回溫後的風味比冰涼時有趣。
再來是啤酒頭釀造廠的「立夏」,
之前從來沒聽過這間酒莊,
查了一下,發現是在地風格非常強烈的酒莊。
題外話:
大人物們穿西裝打領帶在辦公室裡大談社區再生,
年輕人們拼著賺不了多少錢的行當,
作自己認為對這片土地有意義的事。
不禁令人感嘆:
這個國家總有一天會變得更好,
只是我們永遠等不到那天而已。
說多了,先來看看品飲筆記:
啤酒頭釀造廠:立夏
驚人的荔枝香氣,讓人以為是否加了香料,
濃郁果香中帶有一點酵母騷味,酵母風味十分特殊。
酒體比想像中強壯,口感乾瘦而不圓潤,
後韻十分苦,且經久不息,喝的人須有心理準備。
回韻帶明顯的麥芽糖香與熱帶水果氣息。
隨著回溫,舌側甜味慢慢轉甜,
但整體仍然相當堅硬,是很有特色的酒款。
每個人對於口感的喜好不同,
這支酒苦澀堅硬、孤高料峭的風格很對筆者的胃口,
酒標的設計也讓人十分有好感,
注意到左上和右上的神祕數字了嗎?
左邊的OG是麥汁濃度,IBU則是指啤酒花的苦度,
單以數據論,是標準到爆的american pale ale。
會將這種技術資料PO在酒標上的廠商,
大概也是個
最後這支是酒商請酒廠代工釀造的酒款,
這種作法在國外十分常見,
上從麥芽糖化烘焙程度、下至釀造發酵過程,
全部都可以客製化服務,只要給錢給需求,
愛怎麼釀都行。
酒標相當討喜,沒有明顯的正反標,
乍看之下有點傑西風格(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認識)的插圖,
以及筆者最喜歡的技術性資料,
兼顧文青與啤酒宅喜好,值得獨立釀造者參考。
照例從筆記開始:
水鹿精釀/鮮啤兒:恣遊者
香氣不明顯,硬要說,有蜜桃、生薑、榨菜氣息,
入口後氣泡強烈,口感尖銳刺激,回韻酵母味明顯,
完全感受不到酒精濃度稍高(6.5%)。
四平八穩的安全牌酒款,同為pale ale,但較少驚奇感。
名為Pale Ale(白愛爾啤酒),看起來卻一點也不白,
甚至比大部分常見的商業酒款來得棕色許多,
諸君不能拿近年逐漸流行的白啤酒印象套在上面,
兩者風味的差異甚大。
(因為根本就是不同的東西)
結語:出奇不易(無誤)的獨立酒廠
綜觀這三支酒款,可以看出某種共通點:(第二支除外)
行銷訴求強烈明顯、酒體口感中性溫和
針對性高的行銷訴求,可以創造話題性和曝光度。
同樣是臉書打卡,
放一瓶"精釀啤酒"和一瓶"精釀"啤酒,觀感差異極大。
分享一篇時事幹譙文加上一張北台灣獨立的照片,
社運文青指數油然爆增。
同時,基於商品化的需求,
口感太奇怪的東西賣不掉,
又怕嚇著湊熱鬧的外行人,
因此雖然是"獨立啤酒",
但酒款本身仍是商業啤酒的範疇,
這點是好是壞當然見仁見智,
筆者初次喝到比利時酸啤酒時也差點翻桌,
在口味上採保守路線這點不能苛責。
但酒標新奇卻風味保守的狀況,
也讓性喜獵奇的筆者常感先喜後憂......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