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完形狀,關於酒瓶的一般知識就完成一大半了,接下來我們將從酒瓶的「大小」與「顏色」進行說明。
但是葡萄酒的裝瓶則是以750ml為中心,視消費者的需要折半分成375ml、187.5ml,或是加倍裝成1.5公升以上。其中的理由似乎沒有公論,筆者推測,考慮到西方人的飲用習慣,標準瓶裝750ml的酒可以供應兩個人各飲三杯酒,也許對他們來說這是「一次」飲酒的習慣用量也未必。
這種用量對外國人來說是很基本的
恩...我想大概是吧?
恩...我想大概是吧?
也有可能是源於葡萄酒以玻璃盛裝的特性,如果每瓶都裝1公升的酒,連酒瓶加起來很可能超過1.5公斤,那裝成一箱時大概很難以人力搬動,裝成750ml也有可能是為了便利運送。
老闆:「夥計,幫我把外面那箱酒搬進來」
夥計(?):「Waaaaaaagh!!」
第一,由於玻璃瓶的成本基本上是固定的,越大當然越貴,越厚當然也越貴,如此一來在「同一生產者」的前提下,通常越厚重的酒瓶,表示這支酒在酒莊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有可能」酒質會比較好。但是這點只有在同一間酒莊酒款比較時才有意義,即使消費者在一堆不同的酒中挑選一支最厚重的酒款,也未必代表這支酒的品質越好…所以在此也就稍微提及,各位聊做參考便是。
(有關酒瓶重量的議題,非常推薦各位看看這篇文章
http://www.academicwino.com/2012/05/is-wine-bottle-weight-associated-with.html
這是少數針對這個議題進行討論,而我覺得也還不錯的一篇)
http://www.academicwino.com/2012/05/is-wine-bottle-weight-associated-with.html
這是少數針對這個議題進行討論,而我覺得也還不錯的一篇)
第二,除了顯然不怎麼有代表性的「厚度」以外,「容量」是個靠譜得多的指標。一般市面上常見的瓶裝大概是187.5ml(1/4瓶裝)、375ml(半瓶裝)、750ml(標準瓶)、1.5(兩瓶裝)公升這四種,只有在極少數狀況下才會看到比這幾種還大瓶的酒。
酒款分裝的目的是為了符合不同酒量消費者的需要,兩人小酌可以選擇半瓶裝、一人獨享可以選擇1/4瓶裝等等。但是隨著分裝瓶大小的不同,瓶中熟成的速度也會因此有所變化。
通常瓶裝越小,受到光線和空氣接觸的影響就越大,瓶中熟成的速度會因此變快(劣化的速度也會變快)。這點在五、六年以內影響不大,但是買來打算要長期保存的酒款,若是半瓶甚至1/4瓶裝時,最好格外謹慎的選擇存放地點。
此外,1.5公升的麥格農(magnum)瓶,由於體積大,接觸光線造成的影響比較小,瓶中微氧化的速度也比較慢,因此論者認為這是最理想的瓶陳大小。在拍賣同樣年份的酒款時,1.5公升瓶裝會比標準瓶裝貴上許多(不只是因為容量較大的關係)。
第六屆煙台葡萄酒博覽會的展覽品
長9公尺,重3000公斤
祖國嘛,不意外(茶)......
酒款分裝的目的是為了符合不同酒量消費者的需要,兩人小酌可以選擇半瓶裝、一人獨享可以選擇1/4瓶裝等等。但是隨著分裝瓶大小的不同,瓶中熟成的速度也會因此有所變化。
通常瓶裝越小,受到光線和空氣接觸的影響就越大,瓶中熟成的速度會因此變快(劣化的速度也會變快)。這點在五、六年以內影響不大,但是買來打算要長期保存的酒款,若是半瓶甚至1/4瓶裝時,最好格外謹慎的選擇存放地點。
此外,1.5公升的麥格農(magnum)瓶,由於體積大,接觸光線造成的影響比較小,瓶中微氧化的速度也比較慢,因此論者認為這是最理想的瓶陳大小。在拍賣同樣年份的酒款時,1.5公升瓶裝會比標準瓶裝貴上許多(不只是因為容量較大的關係)。
既然提到了葡萄酒瓶的大小,其實在西方國家並沒有那麼死板的以容量稱呼這些酒瓶,而是運用各種典故(大多是聖經)替這些酒瓶取了不同的名字。這裡就聊舉幾個台灣人比較熟悉的名稱:
187.5ml"Piccolo"
(比克大魔王;義大利文"Small"的意思)
Piccolo也有笛子的意思
因此比克大魔王有時也翻譯成"短笛魔王"
15公升:"Nebuchadnezzar"
(海珊站在你後面,他非常火;尼布甲尼撒)
建造七大奇觀"空中花園"的巴比倫王
前幾年登出人生online的海珊經常自比為他
談完酒瓶大小後,最後是個經常被忽略(也難怪會被忽略)的問題「酒瓶顏色」。事實上,酒瓶顏色對於酒質的影響至今還是個沒有定論的公案,我們只能透過物理分析光線在不同色澤中的折射反應去「推測」可能造成的影響。
有人曾拿幾種不同顏色的玻璃瓶盛裝夏多內白酒,然後用光照射六小時後觀察其變化,發現光線保護的程度是:透明小於淺綠小於淺藍小於深綠。有趣的是…雖然越深色的瓶子可以阻隔越多光線,但是也會吸收更多的熱能,因此酒也許不會被光照壞,但是可能因此被熱暈……
更甚者,那怕是保護最好的深綠和倒數第二的淺綠,造成的直接影響也都沒差多少。也就是說,基本上酒瓶只要有顏色,就「算是」有保護效果了。至於哪種顏色效果最好?其實差別並沒有那麼大。
更甚者,那怕是保護最好的深綠和倒數第二的淺綠,造成的直接影響也都沒差多少。也就是說,基本上酒瓶只要有顏色,就「算是」有保護效果了。至於哪種顏色效果最好?其實差別並沒有那麼大。
綜合這三點來看,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最實用的大概是「酒瓶形狀」這點,「大小」、「顏色」這兩點算是雖然有趣,卻比較雞肋的常識(汗)…
延伸閱讀:
其他酒類短篇
http://www.academicwino.com/2012/10/light-temperature-wine-bottle-color-weight.html/
http://www.academicwino.com/2012/12/size-does-matter-the-effect-of-bottle-size-on-dissolved-carbon-dioxide-loss-after-pouring-champagne.html/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