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勃艮地酒標閱讀的上集中,原則上已經足夠應付一般消費者的需要了。但正所謂「精益求精」,勃艮地酒的核心其實在於眾多「以葡萄園為單位」的小產區。在下集中,我們將會更深入的談談勃艮地酒的複雜之處。
第三部分 –
葡萄園級:
A 侯馬內康堤愛侶園高登查里曼蒙哈榭等等 C
紅色 – 產區名稱:很難歸類,大抵上名字裡有個「Cru( 園 )」的就是了。
好的…各位看到上面那張有如「大家來找碴」的圖,相信可以明顯感受到勃艮地人整人專家的特質。誇張一點說,第三部分是真正的勇者才能渡過的階段。筆者接下來會一步一步的說明所謂勃艮地的「園( Cru)」到底是個甚麼東西。
其實並沒有那麼複雜,在前文中我們知道,隨著時間進展,有些村莊因為品質優秀而被酒商們青睞,法國政府也就追認這些村莊為法定產區。
但是難道這些村莊裡面都是請複製人和機器人來耕種?不同農人間彼此難道沒有高低之分嗎?當然是有的,為了呈現這種更小的產區差異,村莊中有些歷史悠久的名葡萄園就也被拉到該村莊之上,成為獨立的法定產區。這種獨立的葡萄園( Cru )產區按照品質與釀造方式,被劃分成「一級園( Premier Cru )」與更高的「特級園( Grand Cru)」。
但是難道這些村莊裡面都是請複製人和機器人來耕種?不同農人間彼此難道沒有高低之分嗎?當然是有的,為了呈現這種更小的產區差異,村莊中有些歷史悠久的名葡萄園就也被拉到該村莊之上,成為獨立的法定產區。這種獨立的葡萄園( Cru )產區按照品質與釀造方式,被劃分成「一級園( Premier Cru )」與更高的「特級園( Grand Cru)」。
這張圖可以看出這些「小產區」到底有多小
從家走到7-11的距離,可能就從特級園變村莊級...
出處:林裕森,酒瓶裡的風景(2001),頁21
|
關於各個葡萄園的細節與特色是地理學家的工作,吾等一般消費者不需要認識到這種程度,本文的重點是「這些資訊在酒標上如何呈現」。
比較麻煩的是「一級園( Premier Cru )」,各位可以參考一下第一張圖中的1、2、3。
在1的狀況裡,紅框中指的是「採用產自Chassagne Montrachet ( 村莊名 )內 Premier Cru ( 一級園 )所生產的葡萄進行釀造」。在3的狀況下,紅框中則是:「採用產自Nuit Saint George ( 村莊名 )內 1er
Cru ( Premier Cru的另一個拼法 )所生產的葡萄進行釀造」。各位會發現這兩張酒標雖然看起來略有不同,但其實指的是同樣等級的酒。
話說回來,雖然1、3都是一級園,但是究竟是哪個一級園呢?一般狀況下,如果酒標沒有特別標出來,就表示這瓶酒使用了「很多一級園的葡萄釀成(所以不能打上園名)」。
話說回來,雖然1、3都是一級園,但是究竟是哪個一級園呢?一般狀況下,如果酒標沒有特別標出來,就表示這瓶酒使用了「很多一級園的葡萄釀成(所以不能打上園名)」。
有點像是約翰走路這類調和式威士忌的感覺
(雖然這個約翰好像壞掉了XD)
|
使用單一一級園葡萄釀造的例子,我們可以看看圖2。在2的狀況裡,與村莊名 Chambolle Musigny 幾乎一樣大的另一個字「Les
Amoureuses(愛侶園)」,就是這個一級葡萄園的名字。諸位可以注意到,在圖2中,酒標上看不到Premier Cru或是1er
Cru的標示,只有在AOC欄可以看到小小的「A Chambolle Musigny 1er Cru C」。
由此可知,在法律上並沒有強迫酒標上的「一級園」標示一定要很清楚,這也連帶造成消費者識別的一點困擾。
由此可知,在法律上並沒有強迫酒標上的「一級園」標示一定要很清楚,這也連帶造成消費者識別的一點困擾。
首先,一瓶一級園的酒,不能只打上葡萄園的名字,一定要連葡萄園所屬村莊的名字也打上去。因此您要是看到一瓶也有村莊名字,也有葡萄園名字的勃艮地酒,十有八九是一級園。
第二,一瓶一級園的酒,葡萄園的名字一定要緊鄰村莊名字的下面,葡萄園的字體大小絕對不能比村莊名字大。
而這兩條也就是親愛的法國政府提供給消費者識別之用的唯二便利(茶)……
看,用字體辨識一級園,是不是很簡單呢? |
當各位了解一級園與特級園在酒標上的差異後,是不是鬆了一口氣呢?
Gevrey-Chambertin(村莊名): Chambertin (特級園名)
Chambolle-Musigny(村莊名): Musigny (特級園名)
Vougeot(村莊名): Clos de Vougeot (特級園名)
Aloxe-Corton(村莊名): Corton (特級園名)
Chassagne-Montrachet(村莊名): Montrachet (特級園名)
(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簡單的說結論吧,要買等級較高的勃艮地酒時,眼睛要尖、口袋要深(無誤)。
綠色 – 酒商
既然是第三階段的酒商說明,當然就要有第三階段的難度。一路讀到這裡的朋友應該都對於酒商的重要性有所認識,在此引用應該比較中立的美國人的建議:
其中紅框內標示的是國內買得到,而且能見度相當高的酒商,價格通常也比較高。當然,這類問題一百個人就會有一百種答案,筆者只是隨手引用,並不表示不在這個名單上的就不OK。保持開闊心胸多方嘗試,才是品飲葡萄酒的長久之道。
………………………
………………………
………………………
「咦,不是已經結論了嗎?」
這麼想的各位朋友就太小看勃艮地酒了。
在波爾多酒的例子裡,光是知道個列級酒莊已經很不容易了,能夠背出比較著名的幾個列級酒莊位在那些產區,幾乎就可以成為派對焦點。
但是在勃艮地酒的世界裡,除了知名酒莊之外,你還會「被迫」認識
釀˙酒˙師˙的˙阿˙公˙是˙誰!!
這是什麼意思呢?各位應該有注意到本文通篇都在產地與酒商之間打轉,完全沒有提到上一篇文章中的「酒莊 ( Domaine )」。
其實在一般狀況下的「高級勃艮地酒」,並不完全指上面提到的「酒商酒」;葡萄種植與釀造一體成形的「酒莊酒」才是鐵桿玩家的主流。而酒莊酒由於土地小、人力少,因此每年的產量都不大,更助長了酒莊酒在市場上的超高價格。而素行良好,品質傑出的酒莊主人,也會成為勃艮地飲者膜拜的對象。
其實在一般狀況下的「高級勃艮地酒」,並不完全指上面提到的「酒商酒」;葡萄種植與釀造一體成形的「酒莊酒」才是鐵桿玩家的主流。而酒莊酒由於土地小、人力少,因此每年的產量都不大,更助長了酒莊酒在市場上的超高價格。而素行良好,品質傑出的酒莊主人,也會成為勃艮地飲者膜拜的對象。
例如大名鼎鼎的亨利佳葉( Henri Jayer ),即以稀少產量和優異品質聞名於世,他經手的酒款價格甚至可以和勃艮地之王DRC勢均力敵。當他在2006年往生極樂後,「喝一瓶少一瓶」的酒款更是身價暴增,對於一般人來說根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夢幻逸品。
這是從網路上抓來的亨利佳葉價格
可以看看那精美的定價......
|
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剛好同為釀酒師的吉爾˙佳葉( Gilles Jayer )也是勃艮地相當出色的釀酒人,其何許人也?正是亨利佳葉的姪孫。雖然他本人並無意搭他叔公的順風車,但是嗜血的酒商怎麼可能放過這個宣傳詞不用?
更別提漫畫神之雫中對佳葉家族酒款的大篇幅介紹,遂會出現「這支酒是佳葉死前八年指導過的酒莊釀出來的酒」,或是「這是年輕時和佳葉穿同一條褲子的好朋友釀的酒」這種異常深入的促銷方式……這也就是筆者在上面提到的「被迫」之意。
除此之外,著名酒商的人事流動也經常可作酒客之談資。例如長期任酒商DRC負責人的樂華家族(Leroy)長女Lalou Bize-Leroy,在1992年後離開DRC,專心經營自己的Domaine
Leroy。至今也已是勃艮地高級酒的一員大將,所謂紅頭(從葡萄種植到釀造)、白頭(向產地採購葡萄進行釀造)的酒款差異更讓飲者們津津樂道。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