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真實之道的簡單酒標閱讀教室:氣泡酒&香檳篇-(1)從酒標讀出釀造方式



在卡關卡很久的勃艮地篇完成後,總算有動力把這個酒標教室給繼續完成下去。一路走下來弄懂波爾多與勃艮地酒標的讀者,對於絕大多數的法國產區應該都游刃有餘了。那怕隆河或是羅亞爾河這類其他產區,其實AOC制度的標示法也大同小異,幾乎可以說波爾多和勃艮地就是法國酒的仁督二脈,打通後就可以鳶飛魚躍啦。


葡萄酒知識雖然龐雜
但不用深入也沒關係,只要有些基本概念就好


但是話又說回來,除了一般的紅酒、白酒以外,世界上還有一派不可忽略的大宗酒款:「氣泡酒」。氣泡酒的酒標閱讀訣竅全然不同於靜態葡萄酒,所幸全世界的氣泡酒產區多半遵循類似的規定,因此一個通、個個通,算是葡萄酒知識中投資報酬率較高的部分。

首先說明一個基本原則:


香檳(Champagne)是氣泡酒(Sparkling wine)的一種,
但並非所有氣泡酒都能被稱為香檳。

「如何從酒標分辨香檳與氣泡酒」

首先請各位參考下面這張圖

左邊那支台灣稱作凱歌,右邊則是酩悅
即使是葡萄酒的外行人大概也都約略聽說過



紅色:香檳( Champagne )

首先,感謝法國香檳委員會(Comité Interprofessionnel du Vin de Champagne CIVC)多年來的「毀」人不倦,辨識真正的香檳非常容易,只要看到酒標上面寫著「Champagne」這個字,售價又超過一千多元的,多半就是真香檳。反過來說,不能稱做香檳的就全部都叫做「氣泡酒」。請各位養成不要把「香檳」當成「氣泡酒代名詞」的好習慣,否則您很可能得經常在餐廳中花三倍的錢喝一支原本沒有打算要喝的香檳。


這個價差可是不小心點錯會哭出來的程度喔

所謂的香檳(Champagne)酒,專指生產在法國香檳地區,符合當地認證機構許可的氣泡酒,法國、香檳區、氣泡酒這三者缺一不可。但是,難道香檳是一種「因地而貴」的酒款,沒有其他必要條件了嗎?

智慧財產權是小資產階級剝削無產階級的陰謀
在堅持共產黨專政的祖國領導下
要徹底打翻,再踏上一隻腳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要先稍微說明一下「氣泡酒與其他葡萄酒的差異」。釀造氣泡酒之前,要先經過「一次發酵」把葡萄汁釀成一般的葡萄酒。一般的葡萄酒經過一次發酵後,就可以裝瓶進行販售了。

但是既然要釀的是「氣泡酒」,就得再進行一些處理。氣泡酒中的氣泡可以透過兩種方式產生,第一種是自然二次發酵,第二種是人工打氣。人工方法在市面上不常看到,在此就先不論。二次發酵時,酵母分解葡萄糖產生的二氧化碳被留在酒中,也就形成了氣泡。


氣泡酒中的氣壓大概是5、6大氣壓
不想被射在臉上就請老老實實開瓶


香檳和其他氣泡酒的關鍵差異,在於「進行二次發酵的地點」。香檳與大部分的高級氣泡酒採用的是先裝瓶後發酵(瓶中二次發酵);其他一般氣泡酒則採用先發酵後裝瓶(槽中二次發酵)前者難度大、成本高、一般認為品質較佳;後者難度小、成本較低、一般認為質感較為粗糙。






總之,若是在一瓶氣泡酒的酒標上看到香檳( Champagne )一詞,消費者可以肯定兩件事:

1.這瓶酒絕對產自法國香檳地區。
2.這瓶酒絕對是由瓶中二次發酵等傳統香檳製程釀造。
3.這瓶酒雖然很貴但是硬著頭皮開下去晚上就有戲了

若是以上兩個條件少了一個(尤其是第一個),那這瓶酒絕對


「不˙˙˙檳」

綠色:年分 ( Vintage )

和一般的靜態葡萄酒不同,氣泡酒會在每年釀好的半成品中另外加入不同年份的原酒,因此通常都不是「由統一年份的酒」進行裝瓶,是以大部分的氣泡酒都不會另外標註年分(行話叫做「Non-Vintage」或「N-V)

有常態就有例外,有些年份的葡萄可能對於釀酒師來說具有非常特殊的風味,讓釀酒師手癢到非以單一年份釀造不可。如此一來就會出現「標示年份的氣泡酒」,我們通常稱之為「年份香檳」與「年份氣泡酒」,價格也會比較高。



藍色:??

這個術語比較複雜,我們等下一回再一起談。但是可以先預告,這不是產區、也不是品種、更不是指等級,各位可以猜猜看它表示的是什麼意思。

「氣泡酒的酒標透露那些資訊?」

首先看下面這張圖



紅色:Sparkling Cuvee(氣泡莊園酒款)

這是一支普通的氣泡酒,除了把Sparkling wine寫成Sparkling Cuvee外,沒什麼問題,原則上只要看到Sparkling這個字,大概就是氣泡酒的意思。

接下來看這兩張圖



紅色:
香檳製程(Méthode Champenoise)  & 傳統製程(Methode Traditionnelle)

有鑑於香檳( Champagne )在世界氣泡酒市場的威名遠播,儼然成為「時尚」與「品質」的代名詞。對於同樣生產各式酒款的新世界來說,難道只能眼睜睜看著香檳獨佔氣泡酒的市場嗎?當然不可能。

說到底,若是剝去了香檳酒的「祖籍」,它也就是一瓶釀造良好、遵循傳統製程的氣泡酒而已嘛!除了產地沒辦法學之外,其他地區的釀酒師「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把香檳區的釀造方式學了起來,同樣能在自己的國家中生產優質氣泡酒。

但是問題來了,即使生產出品質與香檳差不多的氣泡酒,但是在香檳委員會的虎視眈眈下,仍然沒辦法以Champagne之名進行販賣,因此酒商勢必要用其他方式強調自己的特殊製程,紅框中的兩種說法就應運而生。這兩個術語都表示相同意義,就是指「與香檳採用同樣釀造方式生產的氣泡酒」

不過香檳委員會的戰鬥力無遠弗屆,在他們的抗議下,所有進口到歐盟的氣泡酒都不能標示「可能造成誤導」的香檳釀造法(Méthode Champenoise),必須使用傳統釀造法(Methode Traditionnelle)這類較為中性的詞彙。



其實這也不能算是山寨,食神中的台詞說得好
「就像跑步游泳一樣嘛!哪有什麼誰抄誰的」
不過不知道賣字花的王老吉作何感想...

雖然這樣聽起來,香檳委員會好像什麼混世大魔王一樣,不過其實外國人可愛的地方也就在這裡我們先看下一張圖片:



紅色:Cremant (直譯是「奶油」氣泡酒,不過這裡硬翻出來並沒什麼意義)

世界上除了香檳之外,各國想要在酒標上標示Champagne都被香檳委員會釘的滿頭包,那麼同為高盧後裔的其他法國產區搭個順風車應該不過分吧?

很抱歉,香檳委員會一視同仁的照釘不誤,即便在法國境內用香檳製程釀造氣泡酒,也只能很委屈的標示 Cremant ,不能出現與Champagne相關的各種字樣。

上圖中Cremant de Loire,是指「羅亞爾河(Loire)產區的Cremant」,隨著de後面接的產區不同,就表示不同的產區,比較常見的還有Crémant de BourgogneCrémant d'Alsace幾處。如果並非使用香檳製程釀造的法國氣泡酒,就被稱作Mousseux,諸位可以參考上圖右邊的例子。


嚴格說起來法國的民族認同並非鐵板一塊
中世紀法國境內的公國們彼此爭戰
勃艮地公國甚至猛到差點把法國本家給扳倒
時過境遷,香檳衝康其他產區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這次的文章中,筆者以「釀造方式」為中心討論氣泡酒標的辨識方法。下一次筆者將會說明「如何從酒標上認識口味」,以及其他市面上常見卻又「例外」的氣泡酒標示。


延伸閱讀:

長篇專題

短篇散著


沒有留言 :